2025年9月11日,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——央视市场研究(CTR)在上海举办2025 CTR洞察趋势创新发布。CTR移动用户指数总经理严婷婷现场发布了《202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趋势》。
央视市场研究(CTR)移动用户指数总经理 严婷婷
202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规模保持稳定,在智能和文娱两大方向用户增长显著。
NO.1
用户规模稳定,细分赛道表现亮眼
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《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统计数据,当前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1.2亿,较去年12月增长约1%,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规模趋于稳定。
CTR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数据显示,头部应用格局基本稳定:头部TOP100、TOP500及TOP1000的APP座次变化微小,与去年同期重合度均超过80%。
在二级类目中,六大细分行业表现出爆发式增长。短剧应用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228.4%,AI应用增长218.6%,娱乐票务、智能家居、在线旅游和智能穿戴等行业的用户活跃度显著增长。
NO.2
AI普及中
建议优先满足7类需求场景
近年来,AI技术在模型、硬件和应用层面均取得长足发展。目前国内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,例如DeepSeek模型已迭代至V4版本。硬件层面,AI手机普及速度加快,当前每月新激活手机中,每两台就有一台是AI手机。AI原生应用覆盖用户规模已达5亿,行业头部APP不断刷新增长纪录。
根据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我国计划在2027年实现智能设备和AI智能体普及率达70%,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90%。
基于AI技术成熟度及场景使用频次,CTR建议创业者优先关注七类需求场景:个性化生活管家、具身智能陪护、智能家居协同管理、社会关系支持系统、平民化创意生产、深度健康管理、沉浸式自适应教育模式。
未来的AI智能体将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标配,它不仅提供个性化建议,还能深度参与情感连接和教育模式变革。
NO.3
短剧高速增长,人群细分
“快餐”也应高质量
CTR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数据显示,短剧应用用户规模增长超200%,并展现出明显的用户细分特征。CTR 202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调研发现,六类细分用户是短剧市场主要消费人群:Z世代、都市白领、新晋宝妈、小镇青年、中产老哥和银发剧迷。
不同人群在观看渠道、题材偏好及广告接受度上存在明确差异。其中Z世代更愿意在番茄小说、B站、夸克等非专业短剧平台观看;而银发剧迷则倾向通过小程序直接观看,且为了免费内容对广告的容忍度较高。
尽管短剧单集时长仅1-2分钟,被喻为“数字快餐”,用户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却在不断提升。调研数据显示,吸引用户追剧的主要因素包括剧情吸引、制作精良和题材创新,而低质、脱离现实的剧情则是弃剧的主要因素。
为应对用户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,平台方已在题材和制作上加强激励与扶持。例如《燎原》聚焦抗日主题激发热血情怀,《舞动敦煌》强化文化自信与使命感,均代表短剧正向精品化、主旋律方向发展。
品牌方也积极探索与短剧结合的营销方式。美团团购冠名的《进击的潘叔》聚焦中老年创业题材,九牧赞助的剧集通过穿越剧情巧妙植入产品,哈尔滨啤酒则通过《我在尔滨很嗨皮》实现本地化营销植入,均取得了“观众愿意看、记得住、有共鸣”的传播效果。
NO.4
智能硬件供销两旺,手机连万物
自2024年底以来,耐用消费品特别是智能硬件市场呈现供销两旺态势, “国补”政策有效刺激消费。CTR 202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调研数据显示,63.5%的消费者表示补贴促使他们提前购买计划,11.4%的消费者因此增加购买数量,用户上半年人均购买智能设备数达2.4个。
品类方面,从智能家电、平板电脑到智能手表、眼镜等小型设备均增长明显。智能手表上半年销量翻倍,智能戒指、擦窗机器人等新兴品类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。值得注意的是,用户对“智能”的定义正从“被动监测”向“主动服务”跃迁,他们要求智能设备不仅要实时监测、及时预警,还需根据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和自动化服务。
在万物互联的生态中,手机的核心地位依然稳固。各类智能硬件通过APP形式集成于手机,活跃用户规模持续扩大。手机承担着遥控器、监视器及移动服务中枢的职能,成为人与车、人与家、人与家电、人与人等多元场景连接的集合点。
NO.5
AI+移动互联网,让数字营销更懂你
移动互联网承载着各个场景的需求和数据,AI又使这些数据的流通速度和解析速度更有效率,二者结合,让数字营销变得更加聪明、更加懂你。
无论是广告公司希望洞察目标人群,广告主寻求精准获客,APP开发者精细化运营,还是投资者关注潜力赛道,都需要依托具备代表性、丰富性、灵活性以及时效性的数据分析工具。
CTR推出的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,覆盖10亿+独立设备、360个城市,提供6000+标签、20000+APP及13套指标,可帮助从业者理解流量、看懂人,发现未来的商业机会,欢迎大家扫码免费试用。